close

missing  

韓國曾經出現多宗未能及時破案的案件,令人婉惜的同時也會漸漸被人們遺忘。可是經歷其中的受害者家人會忘掉失去親人的悲痛嗎?

 

#含結局內容,慎入#

 

真相隨時間繼續被埋沒

 

《孩子們》就是改編一宗真實案件而成的電影。

五個孩子到離家不遠的山上玩耍便一去不返。事隔多年發現屍骸,兇手仍然逍遙法外。

延伸閱讀 惡霸.魔警.殺人狂/極惡對決X惡人瘋子有分職業嗎

missing1

 

《孩》當中出現很多人物,有受害者家屬、警察及傳媒。

也許以失去親人的家屬、背負職責所在的警察切入角度實在讓人乏味。

嘩聚取寵的虛榮感、鍥而不捨為社會尋求真相的使命感(?)讓傳媒成為很好的說事者。

導演故意把故事設定於大家忘掉案件幾年後的時候,彷彿提醒除了家屬外,也有其他人對案件未能忘懷。

若要把《孩》歸為懸疑犯罪片,它算是平淡的一類。

刺激場面出現次數不多,追車、爆炸場面都是欠奉。頂多是兩位主角在激烈地爭吵。

 

法律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負有使命感的傳媒能夠獨自找到嫌犯的確讓人興奮。案件看似能夠告一段落,可是欠缺實質的證據,再度打倒傳媒虛構出來的事實。

導演其實沒有沖昏頭腦,他的目的並不是破案,而是訴說傳媒的吹捧如何把家屬的心靈及名譽弄得遍體鱗傷。

另外,警察在電影中的設定並不是正義使者,而是害怕節外生枝、名譽不保的膽小之徒。

雖然這種形象多次出現於不同的電影中,不過警察的確是多方最為束手無策的一員。曾經動用許多人力、物力都不能把兇手抓住卻被問責。

延伸閱讀 致命目擊X漸漸覺得迷失竟比醒覺好

missing2

 

幸而導演在最後為傳媒和警察挽回一點面子,讓他們找到真正的兇手。

同樣欠缺證據下,傳媒和警察只能眼睜睜讓兇手全身而退。

無力感的確偏佈整部電影,最後傳媒的嘶吼也許是代表家屬、警察,甚至導演的心聲。

 

延伸閱讀 惡鄰拼圖X防不勝防的尖叫聲

 

《孩子們》(又名︰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The Children)基本資料

上映年份︰2011

導演︰李圭滿

編劇︰李圭滿, 李賢真

 

資料來源︰

豆瓣電影

百度百科

時光網

維基百科

 

 

Blogspot.com同步發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鬼絲 的頭像
    鬼絲

    鬼絲愛漫遊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