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閒話家常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創作是虛無的東西,沒有時間限制,沒有別人給你主題的局限,也就是「自由」。有時候,也不知道寫什麼。

「自由」是發自「我」,「我」就是「主觀」。

佩服攪盡腦汁想出作文的題目供學生寫作的中文老師。老師對於批改作文不膩嗎?一個題目,幾十個學生寫出差不多的東西,怎能分辨優劣呢?

崇拜在天馬行空的天橋,或是予人穿著的成衣,時裝設計師都是功不可沒。它們存在的意義,也帶給別人搭配的想像空間。來年春天的潮流是什麼呢?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獨自吃飯,隨心的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

不怕單獨逛街,逛逛適合自己喜好的店子。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好,我叫曖昧。

我常出現在男女相識之後,彼此有意思之時。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過了一大半,冬季韓劇、日劇播得如火如荼。

正如之前說過(按我 閒話家常=一月雜記),草苺之夜、Lucky7都有持續看下去,感想文也寫了。可是最棒人生結束方式確實支持不住了,就算有山下智久都要放棄了。另外一套Hungry出奇地好看,可能以法國料理為題材,每次料理的特寫都令我不停流口水。

 

至於韓劇的吸引力不夠,在開播前的期待也幻滅了。《拜托了,機長》的第一集,已經講具善惠的爸媽相繼過世,和妹妹相依為命,營造可憐身世。可憐歸可憐,在沒有父母供養下仍能當上飛機師,學習期間的費用到底從哪兒來呢?雖則知道韓國著重前、後輩的概念,可是集集都看著前輩(池珍熙)教訓後輩(具善惠)的戲碼也覺得膩了。具善惠的演技和之前韓版《花樣男子》、《The musical》沒有分別,一樣的笑法、同樣的哭腔。現在《拜》播到第12集,平均收視都有9。聽說口碑不錯,不過我看到第三集就放棄了。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牌D&G容許內地人在專門店前拍照,卻阻止香港人拍照的事件。經過抗議、名牌態度強硬不道歉,最後名牌發出聲明道歉。

我知道內地人喜歡到香港買名牌,一買就是好幾十萬。對於名牌來說,內地人就是VIP。可是,也不能得罪香港人,畢竟你的店在香港,你用的人也是香港人,香港人欺負香港人也講不通。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待2012年的冬季日劇,草苺之夜(按我 日劇=草苺之夜x一個睡不香甜的夜晚)、最棒人生結束方式,還有LUCKY7。最近再看一次草苺之夜(2010年SP),劇情、角色還是很棒,果然適合正式成為電視劇。

也有期待韓劇,拜托了機長、暴力羅曼史,還有DREAM HIGH2。

日劇部份應該會看到最後。韓劇就很難估計了。最少兩集的能耐還是有的。

。。。。。。。。。。。。。。。。。。。。。。。。。。。。。。。。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愛看電視劇,但我不是「師奶」。

我愛看推理電視劇,因為我會變成「一個小時的偵探」,找尋真正的兇手。

我愛看愛情電視劇,因為我可以「感情爆發一個小時」,又哭又笑不會被人嫌棄。

我愛寫感想文,寫「天上有、地下無」之推薦文,也會寫「踩到十八層地獄」貶低文。我就是愛寫。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袋干涸呀~~

非常干涸~~

出去走一圈~~

吸收養分回來吧~~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小說版已經為人熟識,現在的電影版更是火紅到不得了。不只是台灣,就連香港也成為票房冠軍。

九把刀的年少輕狂、不敢去愛的經歷,喚起觀眾屬於自己的「那些年」。

 

你記得自己的「那些年」嗎?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篇有趣的報道,原來暴力行為和喝汽水有關,吸取過多糖份及咖啡因,影響情緒,繼而做出暴力行為。儘管有學者質疑研究的徹底性,但喝過量汽水始終對身體不好。少喝多滋味吧﹗

著汽水,想著這篇的文章,糖份和咖啡因真的影響人的情緒這麼大嗎?管他的,一笑置之吧﹗繼續吃我的麥當勞。

BTW, 麥記的紙巾非常適合吸乾洗過的化妝掃或粉撲的水份,同意嗎?

文章標籤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名稱︰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作家︰M.C. Escher)

快樂的記憶,總是想起學校的生活。沒有金錢的煩惱,沒有現實的鬥爭,偶然有臉紅心跳的甜蜜,也有刻骨銘心的傷感。

學校讀書時期,自己像個正方體,有角有邊,直率的性格、不顧後果的行為。即使跌到焦頭爛額也無所謂,這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

社會工作時期,正方體般的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有角有邊只會傷害自己和別人。日復一日的磨擦,表面變得光滑。無論對著同事或是上司,說話變得小心翼翼。就算話不投機也要裝出興趣勃勃,可免則免的飯局也要頂著頭皮出席。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小時候上過哪個興趣班嗎?游泳班?鋼琴班?畫班?

 

常聽到現職父母們把孩子送去興趣班學東學西。「興趣班」是孩子找尋擅長的事情嗎?或是培養父母的耐性,讓他們盲目地送孩子學習不同事情,藉此成為父母的「興趣」呢?

 

鬼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